以椎輪之朴 入大輅之華——毛國典書法藝術淺析

  • 作者:西中文
  • 2022-09-21

中國書法雖有着長達數千年的悠久歷史,然而其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在某些時期,書法藝術的發展極為活躍。書法家蜂起,新風新面層出不窮,大師巨擘比肩接踵,給後世留下極為深遠的影響。但有些時候就不是這樣,往往在長達百年的時間內,寂然無波,乏善可陳,既無開宗立派的大師巨匠,也無傳流百代之名作佳品。前一類可稱為書法的突變期,而後一類則屬於書法的漸變期。

有幸的是,當今書壇正處於一個突變的時期。其表現為:對傳統書法資源的廣泛開掘,新風格、新流派的層出不窮,書法家個性的充分張揚,書法與其他門類藝術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西方現代美學對書法藝術的觀照和介入以及書法理論研究的空前繁榮和深入等。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當代書法藝術處於一種飛躍發展的巨變時期。

就具體而言,如對傳統書法資源的開掘,不妨舉毛國典的例子。毛國典是當代頗有影響的一位書畫篆刻家,其書法取法漢簡,充分發掘漢簡這種秦漢民間書法的書寫情趣和裝飾意味,然後把後世行草書的筆墨變化以及現代美學的視覺構成貫穿其中,逐漸釀成一種古雅靈動、清新活潑的新的隸書風格。

歷史上的“隸變”曾經歷了長達千年的漫長時期,到東漢發展為八分。這種整飭規範的分書把隸書推向了高峰,然而自此以後再無發展,從晉到清前期,隸書始終在八分的程式化圈子中徘徊。清代中後期,隨着出土書法資料的增加,一些書法家取法古隸,寫出了新的面貌,使清代出現了隸書的復興。作為這一復興的代表人物,伊秉綬、鄧石如等大家名垂青史。

進入21世紀以來,簡帛書大量出土,這是隸變早期的用筆墨書寫的書法資料,與歷史上留下的八分碑刻迥異其趣,對於苦於尋求創新出路而不得的當代隸書來說,可以說是極為難得的資料。然而由於特殊的歷史和政治原因,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書法創新缺乏必要的環境和條件,直到20世紀后20年,書法才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毛國典即是在這種背景下自覺利用漢簡這種古代資料進行書法創新的青年書法家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時代造就了毛國典,也是毛國典以其敏銳的眼光,抓住了這種創新的歷史機遇。機遇總是眷顧那些思維活躍、眼光敏銳、勤奮刻苦、勇於探索的人。

毛國典的創新之旅在兩條路上進行。一條是強調隸書的書寫意味。東漢留下的八分碑刻,均是刻工們根據寫手書丹再創造的作品,經過刻畫和修磨,早已失去了書寫的生動意味,更談不上筆墨情趣。後來又經過千年剝蝕,字口漫漶殘缺,後世之所謂“金石氣”者,其實不過是這種剝蝕的結果。而簡帛書是用筆墨寫的,保存又比較完整,能充分體現書寫的意趣,因而更能體現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書法進入新時期以來,簡書開始引起書法界的普遍重視。老一代書法家如張海就曾嘗試把簡書的書寫意味引入隸書,從而擺脫傳統隸書的製作和斑駁殘破的“金石氣”。這一點使毛國典深受啟發,他更加自覺地用簡書的書寫意味來表現隸書,因此他的隸書線條光潤流暢,筆墨淋漓,提按分明,字中有筆,絕無顫筆斑駁的痕迹。這種書寫精神,筆墨情趣的回歸,無疑是隸書藝術的新境界。

另一條路則是在隸書中表現秀勁遵媚的審美情調。這對隸書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挑戰。歷史上留下來的八分名碑,儘管風格有所不同,然大多以勁健壯偉為尚,即便像《曹全碑》《朝侯小子殘碑》這樣偏於秀潤一路的,也不失方正端嚴的廟堂氣。這是碑刻的性質決定的。然而簡書則不然,簡帛的書寫要隨意得多,因此其審美趣味更加豐富多樣。毛國典敏銳地抓住這一點,極力用隸書這種要雄強為主的書體來表現精緻細膩、秀潤華滋的更加人性化的審美趣味。這其間,他不僅借鑒了簡書的表現手法,而且吸納了晉唐寫經、小楷乃至瘦金體的筆法,把隸書寫得清麗娟秀、勁健遵媚、清雅脫俗。毛國典的隸書風格,不但在當代獨樹一幟,而且在漫長的書法史上也是少有的。它集隸書的放達酣暢、簡書的肆意信筆、行書的筆墨淋漓於一身,再加上現代的某些審美趣味和視覺構成,從而極大地豐富了隸書的表現力,開拓出新的表現形式。正如張旭光所說:“毛國典的簡書是首屆全國青年書展推薦組推薦的第一件探索性作品。他們認為在該作者之前,沒有寫這種面貌的作品,或者有人搞而沒有搞出成就。毛國典以此類作品曾在全國大展中獲獎,並且有不少人仿效學習,這屬於在開發書法資源上有貢獻,而創作形式上獨特有價值的作品,有探索的意義。”

說到書法藝術的發展,就一個時代而言,不僅需要出幾個字寫得好的名家,而且還要對傳統資源有更深的挖掘和更大的拓展,哪怕這種挖掘和拓展並沒有最後完成,甚至只篳路藍縷、伐木開道而已,那也為後世留下了拓展的空間,在書法史上的意義也是巨大的,我認為毛國典書法的意義正在這裏。

毛國典具備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家最重要的兩種品質:謙虛、勤奮。其為人謙和,從不自滿,儘管他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卻仍然把自己當作一個學生,一有機會,就向老師們請教。他是河南人,是在河南的書法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書法家。河南有個極好的風氣:同道之間互相點評作品,均直言不諱,在作品點評會上,老師點評作品,大抵是說缺點的多,說優點的少,所以河南書法家多有接受批評的良好心理素質,毛國典也是一樣。有一個小例子,有些人一出點兒名,展覽比賽就不願投稿了,其中的微妙心態,不言自明——大抵是怕一旦落選,面子上不好看。而毛國典則不然,他逢國展必投,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通過這種形式,找出自己的差距。比如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他不但投了稿而且一路過關斬將,雖然最終只獲了提名獎,卻也使他看到了自己的成就和差距。

說起勤奮,毛國典堪稱典範。在藝術上,他的起點並不算很高——畢業於周口師院美術系,這點學歷,對於一般人而言,大概僅夠在一個廣告公司或中學謀一個糊口的職位而已,而對於毛國典,則好比阿基米德得到一個撬動地球的支點。他以在學校中學到的一點專業知識為基礎,多年來刻苦鑽研,在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均頗有成就。他的水彩畫,以寫實為尚,意境清幽冷峻、空靈深邃,色彩層次豐富,變化無方,在業內有很高的評價,曾多次在全國美展中參展獲獎。他的篆刻取法漢印和黃牧甫,刀法精緻細膩而又不失古樸之氣,和他的隸書一樣,雖然一望而知來源於傳統,卻又有着明顯的個性特徵。

孫過庭時代,曾有“古質今妍”之爭。審美時尚不斷變化,乃是一種正常現象。如今是審美多元化的時代,古代傳統資源的廣泛開發,是當代審美的一大趨向。不論雕宮穴處、玉輅椎輪,均各有其值得挖掘的審美價值,而能翻新古意,入於現代者,尤其是對當代書法審美的貢獻。毛國典對簡書的開掘,即可歸於這一類,所謂“以椎輪之朴,入於大輅之華,斯可謂善書者矣”。

 

藝術家簡介

毛國典,河南上蔡縣人,1987年畢業於河南周口師範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西省政協常委、民盟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江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員、民盟中央委員會委員、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