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救世主》將於15日現身紐約佳士得夜場拍賣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17-11-06
救世主(油畫) 達·芬奇
救世主(油畫) 達·芬奇

10月,佳士得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21世紀重新發現的萊昂納多·達·芬奇傳世真跡——《救世主》將於11月15日現身紐約佳士得“戰後與當代藝術”夜場拍賣,估價超過1億美元。紐約秋拍前,該作品在香港佳士得空間舉行了預展,正式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救世主》是達·芬奇於1506年受法王路易十二的委託而創作的。這幅高26英寸、寬18.5英寸的油彩木板肖像中,身穿青金色與深紅色長袍的耶穌基督,左手手托水晶球,右手則輕舉象徵祝福的手勢。基督為世界祈福的主題在500年前的法國和佛蘭德地區非常流行,而半身像則是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

最令人驚嘆的是達·芬奇以無可比擬的繪畫技巧刻畫了《救世主》中水晶球的透明感與弧面。眾所周知,達·芬奇對具特殊光學特性的礦物極感興趣,曾在科學論著中指出穿透玻璃或水晶等透明媒介的光,在畫面中,他通過在球體中極其精心刻畫的微小斑點來展現水晶的質地,每一個斑點都用中性色調做底色,加上白色外框和深色陰影,而且內含物的大小和分佈視光的方向而變化。也許只有對自然科學有着濃厚興趣的達·芬奇才能描繪得如此細緻。

據佳士得官網介紹,達·芬奇《救世主》流傳記錄十分複雜。最早駐錄於英國查理一世皇家珍藏(1600—1649),並被認為掛在格林威治宮殿的亨利埃塔·瑪麗亞的私人寢室,此後該畫傳給了查理二世。1763年由白金漢公爵之子查爾斯哈爾伯特沙菲爾德將其首次帶入拍場出售,此後,該畫便銷聲匿跡。直到1958年,人們才在英國19世紀收藏家弗朗西斯·庫克爵士的財物中發現了它。此時,畫作已經損壞嚴重,被多人塗抹、上光,甚至還有人在上面塗了人造樹脂。並且當時此畫作被認為是達·芬奇的學生、追隨者貝爾納迪諾·盧尼所繪。因此,當年蘇富比拍賣行僅以45英鎊的價格將此畫拍出。

直到2009年,《救世主》的擁有者將其帶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國家畫廊等藝術研究機構,並邀請數位專家進行修復和鑒定。經過長達六年的研究和鑒定,專家一致認定,該木板油畫被鑒定為達·芬奇真跡,這幅畫作才終於被正名。專家認為,從材料上看,《救世主》中對藍色和紅色油彩的使用,與《最後的晚餐》中的使用方法非常相似;其所用的顏料與達·芬奇另一幅畫作《岩間聖母》所使用的材料非常類似。畫面上原始痕迹(經過修改或顏料遮蓋的原來筆畫的再現)、將手掌側面壓入塗料等技術、耶穌基督頭髮的小卷與聖衣上的編結工藝的刻畫,都是達·芬奇作品的重要特徵。BBC甚至為此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達·芬奇:失落的寶藏》(Da Vinci: The Lost Treasure),講述了這幅畫的發現過程以及是如何鑒定和修復的。

《救世主》上一次對公眾展出是在2011年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的“萊昂納多達芬奇:米蘭宮廷畫家”展覽上,時隔六年,該作再次出現在拍場,這或許預示着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級藏品流向市場。據悉,1億美元估價的《救世主》已有買家保底,因此此次並無流拍的可能性,最終花落誰家值得期待。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