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之瑰寶「首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揭盅 逾百學生與書畫家香江揮毫

  • 來源:大公文匯客戶端
  • 2017-12-06

逾百學生與書畫家香江揮毫

圖:學生與書法名家展示作品

自古以來書法文化是我國文化藝術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整理小篆的李斯,到號稱“書聖”的王羲之,再到有“宋四家”之譽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歷朝歷代皆有書法名家輩出。時至今日,我輩華夏兒女又怎能不將此筆尖藝術繼續發揚光大?12月4日下午於香港九龍塘創新中心舉行的“首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暨翰墨香江─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 中國書法.美術名家作品展”正是這樣一個傳承華夏藝術、弘揚文化瑰寶的活動。祖國之南,香江之畔,一群熱愛藝術肩負傳承民族文化重任的學生們在書畫藝術家的指導下提筆揮毫,書寫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美好與和諧。\大公報記者 劉榕欣、謝敏嫻、王豐鈴、湯艾加(文)蔡文豪(圖)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簡稱“中國文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大河貞寶文創產業有限公司榮譽贊助。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餘國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書記處書記陳建文,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香江集團董事長楊孫西,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何奇耶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言恭達,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歐陽曉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港澳臺辦主任董占順,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中聯辦教科部副部長劉建豐等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典禮並為活動剪綵。

報名踴躍 品質不俗

姜在忠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是中國文聯和大文集團首次在港舉辦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有利於同學們學好中國書法,傳承好中國文化,提升個人文化修養”,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同時,他以“實至名歸”祝賀得獎的同學並稱本次活動的“層次之高,參展名家之多,是香港歷年所罕見。”

陳建文致辭時稱:此次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覆蓋面廣,參與人數多,學生報名非常踴躍,作品品質也都有不俗的表現,充分表現出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藝術的美好追求。”言恭達致辭時則表示本次活動“既是對香港回歸二十周年豐碩成果的點贊與描繪,也是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弘揚與傳播。”

此次“首屆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受到全港近一百六十所中小學校的積極回應,共有一千五百名學生參與比賽。大賽共設特等獎一名,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五名,三等獎十名,以及優異獎八十名。出席當天活動的主禮嘉賓為獲獎學生及兩間最踴躍參與學校頒發獎狀。現場還同時展出來自內地近二十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臺逾一百六十位名家約三百幅作品,並且組織了學生現場筆會,百名中小學生在中國文聯書畫家代表團逾五十位藝術家的指導下現場揮毫,寫下“同心創前路 掌握新機遇”以表達對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喜悅心情。

書法名家 將進校園

董占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書法是一項需下苦功並持之以恆的藝術,而老師的指點同樣重要,能幫助學生進步更快。他表示,中國文聯未來計畫組織更多內地書法家走進香港校園,為學子開班授課,亦將藉此大賽選派更多有良好書法基礎的學生到內地參觀交流,更為直觀深入地瞭解書法藝術。他相信“香港青少年書法大獎賽”將越做越好,成為一個優秀的品牌。

作為是次大獎賽的評審,施子清向本報記者透露道:七位評審在評審過程中會首先判斷作品的真實性,即所寫書法作品是否符合參賽者年齡,從而避免老師代寫的作品入選;其次挑選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即非單純臨摹,而是吸收書法名家字帖的精華,通過作品中的佈局,體現出自身的學識、思想與靈感。以評審標準來看,是次選出的特等獎作品有其突出之處:“不單單是字形,還有每一個字的精神面貌、書寫內容、整體佈局都表現突出,想不給它特等獎都不行。”他同時表示,香港的大、小書法社團逾兩百個,彼此交流,香港正處於一個書風鼎盛的時期。

陳積志呼籲香港家長鼓勵並支持孩子學習中國的傳統書畫,積極配合教育局及民政事務局推廣中華文化藝術傳承的相關活動,令香港學生更加擔負起學習並繼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

書畫家作品 寓意深遠

現場展出逾一百六十位書畫名家約三百幅作品。臺灣畫家歐豪年是次展出中國畫作品《松間雙鶴》,以松樹、白鶴喻人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意象,表現志節清高的精神品質。他表示,海峽兩岸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臺灣的青少年亦從小學習書法。

劉宇一是次參展作品《龍騰香江》引學生圍觀,他因曾為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等創作油畫,對於愛國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劉宇一贊這次展覽的舉辦,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書法包含中華文化的文學、審美等重要精神財富,也可以讓年輕人對祖國有更深的瞭解,促進內地與港的文化交流。同時,他贊香港學生在書法上的出色表現,希望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來自東北連的藝術家潘寶泉攜其版畫作品《清秋1》與《歷程2》參與本次的書畫展。他向記者介紹道:“我的作品屬於版畫藝術中的一種,主要由木板雕刻後再用水墨印製於紙上從而完成藝術創作,所以基本上是以刀代筆。”他表示,版畫藝術頗具特點,而此次來港參展是他在香港的首次展覽。

學習書法 陶冶性情

中華基金中學的助理校長李志文在接受採訪時說,陳思慧除了書法外亦在朗誦方面有出色的表現,書法與朗誦有相通之處,自幼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陳思慧的文學功底優於同學。他還表示希望學生能學習傳統的繪畫書法,一動一靜的配合下會令學生變得更加沉穩,亦會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榮獲“最踴躍參與學校獎”,該校教視覺藝術的蘇老師介紹,她將今次比賽告知選修該科的三十多個學生,他們都覺得很有意思,決定一齊參加,不少學生亦有學習中國畫。她認為書畫同源,學生對書法充滿興趣,專門利用一至兩節課書寫參賽作品,書法要勤於練習,學生參賽,現場寫書法並接受名家指導,都是很好的鍛煉機會。

前輩點撥 後學受教

筆會現場氣氛熱烈,在近五十位書畫名家的悉心指導下,百名中小學生現場揮毫,寫下“同心創前路 掌握新機遇”等書法作品,表達對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喜悅之情。

其中,二等獎作品得主、喇沙書院中四學生甄雋祺學習楷書五年,轉而練習行草不久,寫畢即得到言恭達逐字逐句的指導:“行書最基本要注意提筆轉折,中偏鋒並用,轉折要到位。”言恭達肯定甄雋祺的作品筆意連貫,對起勢、結構的把控則仍有進步空間。甄雋祺專注聆聽,並表示書法是其愛好,其後會更加勤奮練習。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長水與小學生組的同學們分外投緣,指導之餘,亦在小學生陳莃珧的作品中題字留墨,完成一幅長幼合作的和諧作品。王長水對《大公報》記者說:“這一組小學生的現場發揮比旁邊那一組中學生還要好,因為她們年紀小,更容易平心靜氣,不受外界影響地寫字,這一點對書法創作來說非常重要。”提及書法的研習,王長水認為,香港學生的水準普遍良好,有個別優異者小小年紀已經掌握多種不同的書法字體,相當難得。他同時表示:“寫書法不僅有利於傳承中華文化,對個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也有很大的幫助。”

中華基金中學,陳思慧

作為回歸後出生的一代,《回歸有感》寫出了我對於回歸以來的感悟。我自幼開始學習中國書畫,尤其愛創作人物鍾馗。有一次寫畫要落款時不滿意自己的書法,便開始積極練習書法;書法與繪畫的關係密不可分,好的題跋與繪畫相得益彰,很感激學校可以提供機會讓我參賽並批准假期到場與名家學習交流。

香港華仁書院,陳朗亨

練習書法是修心養性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自三年級起正式開始學習,至今已近十年。書法講究力的運用,自學習書法後,最在意作品氣韻的表現,在學習書法後對事物的理解力亦大大提升。平日在學校我還喜愛運動與音樂,如標槍、羽毛球以及歌唱,對於氣與力的運用,與書法有相通之處,故在學習時亦更懂得處理。雖然自己已在備戰DSE,但亦會保證每週的書法練習時間。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歐陽百峻

二年級時開始在學校書法課和課外興趣班學習書法,寫書法讓我好開心,認識好多朋友;最喜歡寫楷書,學習兩年多感覺自己不斷進步。參賽作品事先練習多次,正式書寫時,每次寫幾個字,寫了三、四日完成。

喇沙書院,甄雋祺

受朋友影響,十一歲開始學書法。寫書法能讓我心境平靜,達至“無絲竹之亂耳”的境界,不受任何雜念擾亂心境,全神貫注,慢慢寫會練就對待不同人與事,變得更加冷靜。王羲之是我的偶像,第一次見到他寫的《蘭亭集序》,即刻好鐘意,尤其是他似醉非醉的隨性。參賽作品寫了一日,每日堅持用半個鐘至一個鐘練書法,目前在練行草,行草書更靈活,小楷拘謹,更需注重整體佈局和排版。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盧樂行

從小學二年班參加書法興趣班,因為家人希望我的性格變得沉穩冷靜,我不覺得學書法難,在轉寫書體稍有難度;最開始學習楷書、篆書,再到大楷、隸書,現在學行書。選擇《出塞》作為參賽內容,因為詩詞富含愛國題材。

順德聯誼會胡少渠紀念小學,謝宇軒

學校在一年級時安排了自願修讀的書法課堂,就從那時候開始寫書法,很喜歡書法課,也因為書法學到了很多中文的知識,因為寫字時老師會解釋古文的意思,讓自己理解。

順德聯誼會胡少渠紀念小學,黃澤森

我比謝宇軒高一年級,因學書法成為摯友。寫書法既提升自身的水準,亦幫我覓得共同進步的好友。

名家訪談更多»
文匯藝術館更多»